当前位置: 首页 > 团队建设 > 工业设计工程

工业设计工程

工业设计工程

1.学科介绍

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具有创新设计特质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着力将工业设计工程理论、技术问题与创造工程学、人类工程学、艺术学、美学等紧密结合,以解决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转向绿色文明等诸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工业设计工程学科与其他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和发展。

特色与优势: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领域)聚焦北京设计人才需求,融合艺术、工程、设计等多方面导师力量,通过跨学科的艺、工合作,体现为明显的工程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理念和广泛的适应领域,关注职业需求导向,研究方向涉及各类设计创新与可持续设计、产品设计与用户研究、创意工程与文化设计等诸多设计领域。在人才培养中,强调设计艺术与工程实践双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和协调配合,尤其是关注研究生工程意识、工程实现技术的掌握。并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引导,使研究生既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扎实的工程设计理论基础,又有非常强的设计实现和实践能力,在企业中能够胜任产品创新、工程设计和设计管理等不同方面的实际工作。

2.培养目标

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主要培养掌握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将设计能力与工程技术实施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创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设计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工业设计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强调设计艺术与工程实践双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及协调配合,尤其关注研究生工程意识、工程实现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掌握积累。攻读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企业中能够胜任产品创新、工程设计和设计管理等不同方面的实际工作。

1.设计创新型人才:注重创新意识培养,强化设计思维和方法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具有较强的问题研究与设计解决能力;

2.设计实施型人才:注重相关行业领域设计具体实施技术和经验等方面能力培养,强调设计实践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的掌握,具有较强的设计工程研究与实践能力;

3.设计管理型人才:注重设计实践与实施管理结合,一方面提升专业设计者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关注企业管理人员对设计创新知识理论的掌握。

3.研究方向

方向1:设计创新与可持续设计

一方面研究企业在经营运作中的设计参与及引导模式,侧重研究企业在产品更替中的设计活动,关注设计实践流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围绕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理念,结合设计与社会持续发展的紧密性,从正确引导消费和企业产品研发的角度,开展消费人群、市场、企业和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并从中探讨设计创新方向。

代表成果:专著《物尽其用-设计方法之通用设计》、华为《工业设计平台》系列项目、红点奖《成长童车设计》、IF《Emergency Communication》、意大利A设计奖《镜头除湿盒》等。

方向2:产品设计与用户研究

一方面,在进行企业项目协作或命题预研基础上,进行产品功能定位研究、具体形式化设计和设计实现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另一方面,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趋向,探讨新型生活方式演化趋势下的用户需求,以提升可用性、交互性和体验性为前提拓展未来的产品设计方向。

代表成果:国家级精品教材《产品设计》、高铁列车概念设计、大唐移动《产品标识规范》、散列中子源轨道巡检机器人、多功能救生背包、电子相框设计、红点奖《Baby M(婴儿监护器)》、中国汽车设计大赛金奖等。

方向3:创意工程与文化设计

在国家整合文化与旅游资源管理角度,契合当今和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着眼文旅产业发展和对于经济的推动影响作用,针对旅游资源和地域文化挖掘,进行具有一定传播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主题意义的创意工程与设计研究,并聚焦相关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代表成果:中国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全国老员工工业设计大赛、中国设计红星奖、韩国好设计奖、澳大利亚国际设计奖等。

4.学术成果

工业设计工程领域教学团队在教学研究与设计实践中积累了丰硕成果,硕士点设立以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3部,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4部;获北京市公司产品成果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设计作品100余篇(例);申报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多项,完成北京市教委和组织部资助纵向项目5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多项;协作完成企业委托产品设计项目20余项,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设计铜奖1项,、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1项;获得红点、IF等国内外各类设计奖项百余项。

   


 430D1 9D905

师生学术与设计成果获奖


1D07C 5204B 

4F378 44B7B

方向1:设计创新与可持续设计

代表成果:专著《物尽其用-设计方法之通用设计》、红点奖《成长童车设计》、IF《Emergency Communication》、意大利A设计奖《镜头除湿盒》等。


5.导师介绍

刘永翔:教授/博士,现任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工业设计系主任/工业设计学科带头人。曾荣获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组织部优秀人才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设计方法论、产品创新设计、产品设计人机交互。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北京设计学会理事、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中文核心期刊《包装工程》编委等社会职务。获国家精品教材奖1项,北京市精品教材奖2项,北京市公司产品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指导员工获红点设计大奖、IF以及国内著名设计奖项10余项。

王书万:教授,1985年始,先后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本科、鲁迅美术学院法国著名画家克劳德•伊维尔主持的高研班、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班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居家消费类工业产品及中外家具的研究与设计,同时在宋元古典家具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出版著作12部 ,发表论文50余篇,艺术与设计作品150余幅。有数十件设计或美术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和国外各类大展。2006年获批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入选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

李敏: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为产品可持续设计、社会协同创新设计、交互设计。近年来主编出版教材3部,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完成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其中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项目1项;主持参与先科肿瘤治疗仪Ⅰ型机、箭牌卫浴产品设计等横向课题3项;指导员工参加“MUJI AWARD 04”大赛获评委推荐奖。

边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人机交互、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主持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暨北京市社科基金、中国人类工效学会-津发科技优秀青年学者联合研究基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外观及结构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参与学术组织: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会员、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高级会员;在国际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杨浩: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汽车人机交互、交通工具设计、老龄化背景下的产品设计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曾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完成各类企事业单位设计研究课题10余项;曾任全国老员工计算机设计大赛数媒设计组评委,北京市老员工工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6.竞赛实践

作为全国工业设计大赛北京赛区承办单位,在不断聚焦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基础上,积极探索设计人才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的课外实践活动模式。依托“北京市老员工工业设计大赛”的承办与组织工作,广泛开展员工设计实践的竞赛参与,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包括“红点奖(red-dot)”、“IF”、“IDA”、“法国INNODESIGN PRIZE国际创新设计大奖”、“意大利A”、“全国老员工工业设计大赛”、“中国汽车设计大赛”、“通用泛亚校园传播工坊(ICCG)”“起亚汽车设计大赛”、“卡萨帝工业设计创意大赛”、“长江杯工业设计大赛”、“中国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书偶征集大赛、“北京礼物”、“深圳设计创意新锐奖新星奖”等国内外专业设计竞赛中,先后获得各类奖项150余项。

(数据更新至2022年05月04日)